Gao?, Tao Xu, Xiaoyue Su, Mo *
(林浩?,高翔?,徐涛,苏晓月,陈默*)
林浩,竟然是第一作者!而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计算组博士高翔,是共同一作!陈默,是通讯!
更让他感到刺眼和不可思议的,是苏晓月的名字!
她……她怎么会出现在这篇文章的作者列表里?!
一股无名火,瞬间从张远的心底窜起。他下意识地,就想将这一切,归结为“背叛”。
但当他的目光,继续向下,落到那张作为文章核心亮点的、图文摘要(Graphical Abstract)上时,他所有的情绪,都在一瞬间,被冻结了。
那是一张,由三部分构成的、逻辑链无比清晰的示意图。
左边,是林浩他们用那台神秘的“特种试验机”测出的、那条完美的、拥有超长韧性平台的低温拉伸曲线。
中间,是高翔他们模拟出的、那幅震撼人心的、“协同剪域”在原子尺度上演化的动态快照。
而右边,也是最致命的,是那张来自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、清晰地,捕捉到了“应力诱导纳米晶化”过程的、二维原位衍射图谱!
宏观性能,微观模拟,原位证据!
三者,如同一套配合默契的组合拳,环环相扣,层层递进,共同指向了一个,与他们那个“自组织临界”模型,截然相反的、全新的物理图像!
张远的手,握着鼠标,开始不受控制地,微微颤抖。
作为一名挣扎在科研第一线、即将博士毕业的“老鸟”,他比安坐在办公室里、指点江山的李瑞阳,更清楚,这份数据的分量!
他知道,获得这样一张完美的原位衍射图谱,其难度,不亚于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,拍摄到一颗子弹出膛的瞬间!
这需要最顶级的实验平台,最精妙的实验设计,最强大的理论支撑,以及,那最该死的……天才般的运气和首觉!
而陈默的团队,竟然,悄无声息地,就做到了!
他强忍着心中的惊涛骇浪,点开了论文的正文,快速地,阅读着摘要和引言。
当他读到,作者在文中,明确地,将“剪切带”定义为“动态纳米晶化”过程的“结果”,而非“原因”时,他感觉自己的整个学术认知,都受到了剧烈的冲击。
这不是简单的“改进”或“补充”。
这,是从最根本的物理图像上,对他们整个团队,过去一年多所有工作的、最彻底的、釜底抽薪式的——
否定!
如果陈默的理论是对的,那么,他们那篇引以为傲的《Acta》论文,他们那个所谓的“自组织临界”模型,瞬间,就变成了一个毫无意义的、从根上就错了的——
学术垃圾!
“不……不可能……这绝对不可能……”
张远喃喃自语,脸色变得一片煞白。他不死心地,将论文的PDF版本,下载了下来,然后,发送到了打印机。
他需要,看着纸质的、白纸黑字的证据,来让自己,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。
打印机,就在李瑞阳办公室外面的公共区域。
当张远,失魂落魄地,走到打印机前,拿起那份还带着温度的、沉甸甸的论文稿时,他听到了办公室里,传来了李瑞-阳那充满了自信的、爽朗的笑声,以及王总那附和的、充满了赞许的交谈声。
“李教授,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!合作协议的细节,我们法务会尽快跟进!”
“没问题!王总,合作愉快!预祝我们,共同开创低温材料的新纪元!”
新纪元?
张远听着这些话,又看了看手中这份,真正定义了“新纪元”的论文,脸上,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、充满了讽刺意味的笑容。
他知道,他不能再等了。
他必须,立刻,马上,将这个残酷的“真相”,告诉他那还沉浸在“权威”美梦中的导师。否则,等对方的企业代表回去,从别的渠道,看到了这篇文章,那他们整个团队,将沦为整个行业里,最大的笑柄!
他深吸一口气,顾不上任何礼仪,猛地,推开了那扇厚重的、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办公室大门。
“砰!”
突如其来的巨响,让办公室里那融洽的交谈声,戛然而-止。
李瑞阳和那几位企业代表,都惊讶地,回过头来。
“张远?!你干什么!没看到我正在会客吗?!一点规矩都不懂!”李瑞阳的脸上,瞬间闪过一丝愠怒。在重要